美白保養新趨勢-小分子葡萄多酚複方再進化!

目錄

美白產品推陳出新,每年總會有許多不同的元素或概念誕生,不過葡萄多酚及穀胱甘肽一直是備受青睞美白成分,本篇文章將深入解析葡萄抗氧化多酚成分差異,並結合研究數據,提供目前葡萄多酚及穀胱甘肽複合配方的新概念。

一、老化,肌膚問題的元兇

1.皮膚的保護作用

皮膚是人體最大的器官,如一道綿延不斷城牆,覆蓋在我們的人體表面,擔任著主要的外在保護屏障角色,可以防止各種外界刺激、毒性、UV及PM2.5侵害人體。除了物理性屏障作用,皮膚還能通過抗氧化作用來減少自由基對人體的損害,甚至減少老化及發炎反應引起的色素沉澱,因此氧化和抗氧化系統的平衡,對於皮膚的健康和生長至關重要。

2.黑色素的保護機制

當氧化壓力增加或式皮膚抗氧化防護降低時,可能造成DNA損傷,此時身體就會啟動第二道保護機制——生成黑色素。黑色素事實上是肌膚最好的天然保護機制,能吸收陽光中的紫外線,保護肌膚防止受到陽光的傷害,但外表上卻變得黝黑、暗沉、色素不均,甚至出現黑斑。而白皙透亮一直是許多人夢寐以求的肌膚狀態,然而現實中的各種挑戰卻狠狠將夢想拉回現實,例如歲月老化、紫外線、PM2.5,甚至身體的發炎反應,都會促使黑色素增生。想要打造雪白肌膚,勢必要提升抗氧化能力,降低酪胺酸酶活性,減少黑色素生成。

3.抗氧化成分

蔬菜和水果富含許多抗氧化物質,例如維生素A、C、E,多酚和類黃酮,均衡攝取蔬果並保持充足的睡眠和運動,絕對是維持身體抗氧化能力的基本要素。尤其是葡萄,從樹藤到果皮再到種子,都含有不同的抗氧化物質,所以市售許多標榜美白透亮的保健食品,總會添加葡萄子萃取物或相關植化素。

二、葡萄抗氧化多酚成分解析

葡萄富含多酚物質,種子含量約占60-70%,而果皮大約28-35%,主要有黃烷醇(Flavanols)、花青素(Anthocyanins)、酚酸類(Phenolic acids)、二苯乙烯類化合物(Stilbenes)及黃酮醇(Flavonols),不同植株部位含有完全不同的多酚化合物。

1.黃烷醇(Flavanols)

葡萄主要含有黃烷醇,在白葡萄品種中,黃烷醇佔總酚類的46-56%,而在紅葡萄中約佔總酚含量的13-30%。黃烷醇最小單體為兒茶素(Catechin)及表兒茶素(Epicatechin),結構如下圖所示,主要存在於葡萄籽中。

串聯二個以上單體,則稱為前花青素(Proanthocyanidins),是葡萄籽與葡萄皮主要的酚類化合物。若串聯單體數量介於2-10個,稱為原花青素低聚物(Oligomers of proanthocyanidins,稱稱OPC);若串聯單體數>10個,則稱為前花青素聚合物(Polymers)。

相對於大分子的前花青素,單體黃烷醇具有較佳的身體可用率,人體研究顯示吸收率約為45%【1】,然而前花青的吸收率卻不到1%;單體黃烷醇具有極佳的吸收速度,口服大約1-2小時,即可達到血液濃度高峰值【2】,並維持高濃度持續數小時。

2.花青素(Anthocyanins)

葡萄含有天然色素-花青素,屬於類黃酮家族的一部分,賦予葡萄紅色、紫色或黑色的外觀,這也說明為什麼花青素只存在於紅葡萄品種的果皮中。葡萄果皮所含花青素主要有錦葵素(malvidine)、飛燕草素(delphinidine)、矢車菊素(cyanidine)、芍藥花素(petunidine),結構如下圖所示。

3.酚酸類(Phenolic acids)

酚酸分為苯甲酸和肉桂酸兩種,在葡萄中,最常見的苯甲酸是香草酸(vanillic acid )和没食子酸(gallic acid),而主要的肉桂酸是阿魏酸(ferulic acid)和咖啡酸(caffeic acids)。其中没食子酸主要存在於葡萄籽。

4.二苯乙烯類化合物(Stilbenes)

葡萄含二苯乙烯類化合物,特別像是白藜蘆醇(resveratrol)及葡萄素(viniferin),主要存在於葡萄藤等木質器官,相比之下,葡萄皮中的白藜蘆醇衍生物濃度比木質部分低1000倍。

5.黃酮醇(Flavonols)

黃酮醇是葡萄中第二豐富的黃酮類化合物,它們只以3-O-糖苷的形式存在於葡萄皮中,包括槲皮素(quercetin)、楊梅黃酮(myricetin)和山奈酚(kaempferol )。

三、複方透亮升級配方 1+1+1>3

不同植化素的美白效果大不相同,許多文獻結果顯示葡萄籽黃烷醇【3】、葡萄果渣萃葡萄素【4】及甘草酸【5】能提升GSH/GSSG比例或GSH的濃度。

研究顯示,複方植萃能發揮協同作用,達到更佳的亮白效果。2023年發表的研究顯示,葡萄果渣萃取物(含有​​ε-viniferin)能降低5.8%的酪胺酸酶活性,甘草萃取物(含甘草酸,glycyrrhizic acid)能抑制40.2%的活性,葡萄籽萃取物則能抑制49.8%的活性,但當混合三種配方時,卻能抑制84.9%的酪胺酸酶活性【6】,由此可知,複方植萃配方能發揮相互協助的效果。

2023年人體研究顯示,亞洲人種受試者每天食用300毫克複方萃取物(葡萄籽萃取物+甘草萃取物+葡萄果渣萃取物+維生素C),持續12週後,能顯著提亮肌膚色澤,效果明顯優於安慰劑組。另一方面,該複合配方也具有輕微但顯著的淡化黑斑效果,且食用安全性佳【6】

備註:配方定性分析:含有≥ 14.0%黃烷醇單體, ≥ 1.0%甘草酸, ≥ 4.0%維生素C。

四、穀胱甘肽,在體內覺醒的抗老功臣

穀胱甘肽(穀胱甘胺酸)又簡稱為GSH,是體內最重要的抗氧化劑以及自由基掃除劑,具有許多重要的生理功能,主要的三大作用:

(1)強力的抗氧化劑:GSH本身能清除自由基,更是整個抗氧化系統的樞紐,其他抗氧化劑(維生素C、 E、硫辛酸等),都需要有足夠的GSH,才能中和自由基.

(2)強力的解毒劑:GSH大量存在於肝臟之中, 幫助排除人體每天接觸的毒素(菸害、藥物、重金屬、農藥)。

(3)免疫力調節劑:免疫反應的好壞與GSH含量息息相關,維持體內GSH才能啟動身體的免疫機能。

然而,大多數關注穀胱甘肽(GSH)的民眾,都是衝著它潛在「喚發皮膚光彩」的效果。主要是因為穀胱甘肽(GSH)能影響黑色素的生合成,增加Pheomelanin,降低Eumelanin,提升皮膚整體的亮度。

2012年隨機雙盲研究顯示,每日服用500毫克穀胱甘肽,連續4週,能降低皮膚黑色素指數,尤其在右臉及曝露於太陽照射的前臂,均有明顯的改善且達統計上的差異。另一方面,也能減少因為UV照射引起的黑斑【7】。

而2017年更深入探討還原型(GSH)及氧化型(GSSG)穀胱甘肽,用於皮膚亮白的效益,該研究收錄60位年齡介於20至50歲的女性,隨機分成三組,每天分別服用250毫克GSH、250毫克GSSG、安慰劑,持續12周,研究結果發現,不管服用GSH或GSSG均能降低黑色素指數、減少UV照射引起的黑斑、提高皮膚的彈性度,但未達統計上的差異。值得一提的是,研究中發現,口服GSH能明顯減少UV照射引起皮膚的皺紋【8】。

五、美白保養新趨勢:雙重亮提效益

未公開發表的細胞研究發現,穀胱甘肽抑制酪胺酸酶活性的效果具有劑量依存性(dose-dependent),但濃度達到0.4mm時,抑制黑色素生成的效果出現瓶頸。

但有趣的是,如果綜合穀胱甘肽與小分子葡萄多酚複方(葡萄籽+葡萄果渣萃+甘草酸+維生素C),抑制黑色素生成的效果明顯優於單方穀胱甘肽,甚至在特定比例下(75%小分子葡萄多酚複方+25%穀胱甘肽),抑制效果超過0.4mm穀胱甘肽的瓶頸。由此可知,複合穀胱甘肽與小分子葡萄多酚複方,能發揮極佳的協同亮白效果。

不過可惜的是,該研究資料並未發表,資料可信度方面,微笑採取保持態度。

六、微笑藥師對葡萄多酚的評論

小分子葡萄多酚(葡萄籽黃烷醇單體)的吸收度確實明顯優於其它OPC成分,複合葡萄籽黃烷醇、葡萄果渣萃葡萄素及甘草酸,明顯提升整體抑制酪胺酸酶的活性(高達85%)。在人體研究發現,複合葡萄籽黃烷醇、葡萄果渣萃葡萄素、甘草酸及維生素C的配方,每天補充300毫克,能提亮肌膚色澤並淡化黑斑。

理論上來說,若再搭配合適比例的穀胱甘肽,能更佳的發揮亮白效果,不過目前缺乏公開人體研究數據,比較小分子葡萄多酚複方與穀胱甘肽的比例及劑量。畢竟細胞研究比例數據並不能完全套用在人體口服的劑量上,再加上目前穀胱甘肽應用於美白的研究劑量,大概落於每日250-500毫克,到底合適的配方要如何拿捏,仍有待日後研究查詢。

1,026 Views
5 1 vote
Article Rating
Subscribe
Notify of
guest
0 Comments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
0
Would love your thoughts, please comment.x
()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