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隨著醫療新知的發掘,益生菌對於人體的保健範疇不斷擴展,除了腸胃保健、過敏體質、私處感染外,近年來也被應用於心情、運動、控糖、降脂,甚至愈來愈多的研究指出,人體腸道菌相的平衡,對於腎臟機能有莫大的影響。到底益生菌是如何影響腎功能呢?
本文將從腸道菌與尿毒素的關係切入,並重點歸納最新研究結論,深入探討「腎性益生菌」。
一、腎功能怎麼看?了解腎功能指標
在切入主題前,微笑要先來幫大家釐清,醫院檢查的腎功能指數,到底該怎麼判別。
腎功能檢查一般指: 尿液檢查、抽血檢查、和影像學檢查,其中最簡單快速的方式是尿液檢查,其次是抽血檢查尿毒素高低,一般驗血是檢查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及肌酸酐(creatinine)來代表尿毒素高低與腎功能好壞。
1. 尿素氮BUN
蛋白質代謝廢物會以尿素氮型式回到血液中,經由腎臟過濾後和小便一起排出體外,臨床上可以透過檢測血液中的尿素氮來判斷腎功的功能。腎功能如果較差,其數值會升高,正常血液每100cc中含7-20毫克的尿素。
假如BUN超過20mg/dl表示腎臟功能可能欠佳。不過有一些本身沒有腎臟病的人,因為長期使用高蛋白治療飲食、類固醇、缺水、或心臟衰竭…等,使得血中尿素氮假性偏高。相反的,病患本身如果有長期蛋白質攝取不足、營養不良、或慢性肝病變,則會使血中尿素氮假性偏低。這些都不一定表示患者有腎臟疾病。
2. 肌酸酐creatinine
相較於尿素氮,肌酸酐源自於肌肉組織代謝,雖然也會自尿液排出,但是比較少受食物等環境因素的影響。臨床上,常合併檢查尿素氮和肌酸酐來觀察患者的腎功能狀態,尤其是肌酸酐更具代表性。健康人血中肌酸酐的上限約在1.2 – 1.4 mg/dl之間。
值得注意的是,腎功能受損初期,尿素氮和肌酸酐仍容易從腎絲球過濾排出,再加上腎小管具有主動分泌排出肌酸酐的能力,所以腎病初期兩者都不會立即升高。所以腎病初期往往難以發現,持續惡化到腎功能只剩大約三分之一或更低時,肌酸酐才會較明顯上升,所以一旦發現肌酸酐有異常升高時千萬不要輕忽,建議應找尋專業人員進一步檢查確認。
慢性腎臟病可分為五期,是以年齡、性別、血清肌酸酐,綜合計算出【腎絲球過濾率 GFR】來判斷腎功能:
慢性腎臟病第一期
腎絲球過濾率 ≧ 90 → 腎功能正常但併有蛋白尿、血尿…等腎臟損傷狀況
慢性腎臟病第二期
腎絲球過濾率 60 – 89 → 輕度慢性腎衰竭,但併有蛋白尿、血尿…等
慢性腎臟病第三期
腎絲球過濾率 30 – 59 → 中度慢性腎裒嵑
慢性腎臟病第四期
腎絲球過濾率 15 – 29 → 重度慢怑腎裒嵑
慢性腎臟病第五期
腎絲球過濾率 <15 → 末期腎臟病變
二、控制尿毒素,才能掌握『腎』率
當腎臟功能衰退,身體無法維持正常的新陳代謝,導致體內的廢物無法充分的由尿液中排出時,這些存在體內的代謝物稱之為尿毒素。尿毒素的累積會造成人體各種症狀及併發症,依據其生理及化學特性可區分為三類:
(1)水溶性小分子非親蛋白質的化合物
(2)中分子化合物及
(3)小分子親蛋白質的化合物。
一般我們常常聽到的尿毒素,例如:尿素、肌酸酐、同型半胱氨酸屬於水溶性小分子及中分子化合物,也是監測腎功能主要的指標;而小分子親蛋白質的化合物對於腎臟的危害卻長期被忽略,目前已有研究證實其會造成細胞傷害、發炎反應並加速慢性腎臟病惡化[1]。
小分子親蛋白質化合物類的尿毒素有:硫酸吲哚酚(Indoxyl sulfate, IS)、對硫甲酚(p-Cresyl sulfate, PCS)、瘦素(leptin、精胺(spermine)、馬尿酸 (hippuric acid)…等共25種,其中硫酸吲哚酚及對硫甲酚這二種尿毒性與腸道微生物菌相有莫大關係。
食物中消化游離的酪胺酸、苯丙胺酸及色胺酸…等含苯的胺基酸,可能被腸道中的厭氧菌或兼性厭氧菌會分解合成尿毒素的前驅物,尤其是梭菌桿屬(Clostridium)及大腸桿菌(Escherichia coli) [2]。當這些尿毒素的前驅物被腸黏膜吸收至肝臟時,會被合成硫酸吲哚酚與對硫甲酚…等尿毒素,增加腎臟的負擔。
慢性腎臟病的預防及照顧,除了控制血壓、血糖、血脂及飲食(蛋白質、鈉、鉀、磷攝取)外,腸道菌相健全也是至關重要的重點。
三、修復菌相平衡有益於控制腎病
腸道菌相平衡的改變(菌相失衡)已被證明與多種疾病的發病機制有關。
包括肥胖症、肝臟疾病和胰島素抵抗。研究發現慢性腎臟病變患者也有腸道菌相失衡的狀況,其中潛在致病和促發炎細菌,例如:大腸桿菌與梭菌桿菌…等的豐富度增加,合成尿毒素前驅物的菌株比例增加;但比菲德氏菌屬及乳酸桿菌屬等益菌比例下降,整體菌相多樣性也顯著下降,這些種種腸道菌相失衡狀況都會加劇尿毒素傷害及腎臟發炎反應。[2,3,4]
修復失衡的腸道菌群可以使:
(1)減少尿毒症毒素的生成
(2)阻止毒素和病原體越過腸道屏障
(3) 縮短腸道轉運時間(降低消化營養物質接觸腸道菌的時間)
以降低尿毒素的傷害及慢性腎臟疾病的風險,因此修復腸道菌相在腎病預防及治療上,可以說是扮演重要的一席之地。
四、腎性益生菌,挑對菌株很重要
目前已有許多發表在國際期刊的系統性回顧研究或綜合分析研究,紛紛證實益生菌及益生質能藉由調整腸道菌相平衡,減少慢性腎臟病患體內尿毒素形成、降低腎臟氧化壓力及發炎反應,同時對於血脂調控及心血管風險也具有正面的好處[5,6],甚至對於糖尿病腎病友也具有幫助[7]。
有趣的是,2022年一篇統合分析研究,比較益生菌(Probiotics)、益生質(Prebiotics)及共生質(Synbiotics) 對於晚期腎病洗腎患者的護腎效果。
研究結果發現:益生質降低發炎指數(IL-6、TNF-α)、尿毒素-硫酸吲哚酚、BUN的效果較佳;共生質較能降低發炎指數(CRP)及內毒性,而益生菌改善腸胃不適效果較佳[8]。
從這篇研究的結果可以衍生出新的概念,腎性益生菌搭配益生質,或許能放大整體效益。
目前多數人體研究採用嗜酸乳桿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雙歧桿菌Bifidobacterium Bifidum、龍根菌Bifidobacterium longum、乾酪乳酸桿菌Lactobacillus casei、嗜熱鏈球菌 Streptococcus thermophilus,不過許多研究都未明確標示菌株名。
目前市面上有許多護腎功能的益生菌菌株,針對護腎市售腎性益生菌產品的挑選,微笑藥師Phar.Smile提供幾點挑選訣竅:
1. 產品有明確標示菌株名稱
2. Google查詢該菌株功能是否相符
3. 判斷菌株的實證等級:人體>動物>細胞研究
4. 挑選有額外添加益生質的腎性益生菌
5. 原料與賦形劑不要有人工添加物:色素、香精、甜味劑、防腐劑
6. 產品檢附鈉鉀磷檢驗報告
護腎益生菌菌株列表:
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 KB27
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 TYCA06
Lactobacillus casei shirota
Lactococcus lactis subsp.Lactis LL358
Lactobacillus paracasei MFM 18
Lactobaccillus pentosus LPE588
Lactobacillus plantarum A7
Lactobacillus plantarum A87
Lactobacillus plantarum MFM 30-3
Lactobacillus salivarius LS159
Bacillus coagulans T11
Bifidobacterium bifidum A218
Bifidobacterium bifidum VDD088
Bifidobacterium catenulatum A302
Bifidobacterium longum A101
Bifidobacterium longum BLI-02
Bifidobacterium longum JBL01
Bifidobacterium longum KB31
Streptococcus thermophilus KB19
陸續新增中…
若沒有補充或更新到的內容,歡迎廠商或生技公司寄信或私訊給微笑藥師Phar.Smile,微笑藥師團隊會協助補上^^
關於其他功能菌株,歡迎點擊以下文章進一步閱讀。
參考文獻:
[1 ]親蛋白質尿毒素—對甲酚 (p-cresol) 的病理生理學角色. 生物醫學 2008年第1卷第1期:5-13
[2] The role of the gastrointestinal tract and microbiota on uremic toxins and chronic kidney disease development. 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Nephrology 21: 7-15. DOI: 10.1007/s10157-016-1255-y
[3] Chronic kidney disease alters intestinal microbial flora.Kidney Int. 2013 Feb;83(2):308-15. DOI: 10.1038/ki.2012.345
[4] Microbiota and metabolome associated with immunoglobulin A nephropathy (IgAN). LoS One. 2014 Jun 12;9(6):e99006. DOI: 10.1371/journal.pone.0099006
[5] Modulation of intestinal microbiota, control of nitrogen products and inflammation by pre/probiotics in chronic kidney disease: a systematic review. Nutr Hosp. 2018 Apr 27;35(3):722-730. doi: 10.20960/nh.1642.
[6] Probiotics, prebiotics, and synbiotics for the improvement of metabolic profiles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kidney disease: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Crit Rev Food Sci Nutr. 2021;61(4):577-598. DOI: 10.1080/10408398.2020.1740645
[7] Probiotics improve renal function, glucose, lipids, inflammation and oxidative stress in diabetic kidney disease: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Ren Fail. 2022 Dec;44(1):862-880. doi: 10.1080/0886022X.2022.2079522.
[8] Probiotics, Prebiotics, and Synbiotics Improve Uremic, Inflammatory, and Gastrointestinal Symptoms in End-Stage Renal Disease With Dialysis: A Network 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Front Nutr. 2022 Apr 4;9:850425. doi: 10.3389/fnut.2022.85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