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解讀血壓數字:血壓數值背後的重要訊息及健康意涵

血壓值的數字雖然只是在機器上簡單顯示,但其背後蘊含著重要的訊息。當我們了解如何解讀血壓值,我們可以增加對身體狀況的危機意識,並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健康狀態。

這可以幫助我們學習如何降低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並在身體出現問題時能迅速尋求醫療協助,及時進行檢查並獲得最佳的治療方案。

Phar.Smile微笑在這裡整理了一些實用的血壓解讀技巧,以便大家在家中進行自我檢測。

一、血壓的兩個數值及其意義

一般血壓會出現兩個數值,例如:120/80mmHg,較高的數值叫做「收縮壓」(SYS);低的則稱為「舒張壓」(DIA)。

  • 收縮壓 (SYS):心臟收縮時血液對動脈壁的壓力,與動脈硬化/阻塞程度相關,正常值為90-120mmHg。
  • 舒張壓 (DIA):心臟舒張時動脈內的最低壓力,受周邊血管阻抗影響,正常值為50-80mmHg。

人體的血壓值會受到多種因素影響,包括運動、情緒、姿勢、身體狀況、溫度、飲食、藥物…等

一般正常血壓值為120/80mmHg,若高於130/80mmHg,可能是「高血壓」;若收縮壓低於90mmHg,或比平均收縮壓低於25mmHg以上,則屬於「低血壓」。

臨床研究指出:高血壓患者罹患中風、心臟病、腎臟病、周邊血管病變及動脈瘤等風險較高。因此,控制血壓的原則是透過生活、飲食、運動或藥物處方…等方式,將血壓控制在120/80mmHg以下,以有效減低高血壓相關併發症的發生機率。

二、血壓高低傳達的訊息

血壓的形成與影響因素

血壓的形成主要取決於5個因素:大血管彈性、心臟收縮(心衰竭)、血液本身(貧血)、血液的粘稠度(血脂偏高)、外部阻力(動脈狹窄)…等。當血壓變得不穩定、偏高或低時,這些因素就提醒我們要仔細追蹤和探討。

  • 收縮壓偏高,舒張壓正常

收縮壓偏高且舒張壓正常,表示大動脈的彈性降低,這主要是因為人體老化的結果,常見於長年者和更年期婦女。

  • 收縮壓正常,舒張壓偏高

如果收縮壓正常而舒張壓偏高,甚至脈壓差很小,例如:130/110mmHg,多半是由於工作壓力大、缺乏運動,交感神經活性增高,周圍血管阻力增加所導致,這是高血壓病的早期表現。單純舒張期高血壓仍然不能輕易忽視,因為隨著病程延長,單純舒張期高血壓可能轉變為經典性高血壓,甚至轉變為單純收縮期高血壓。

如果不及時進行治療,隨著年齡的增加,預後就較差。另一種可能的原因是肺功能異常,導致肺部二氧化碳和氧氣交換不足,血液中的氧含量過低。為了讓全身細胞獲得充足的氧供應,身體會自我調節,提高血液循環系統的舒張壓。

影響舒張壓的因素很多,但其中主要的因素包括心跳和血管阻力。

心跳頻率的改變對舒張壓有較大的影響。當心跳頻率增快且舒張期縮短時,血液在較短的時間內通過小動脈的量也相對較少。這導致心臟舒張期末期在主動脈中殘留的血液量增加,從而使舒張壓升高。

影響舒張壓的因素主要有周邊血管阻力和動脈彈性。周邊血管阻力升高和動脈彈性降低會減少回心血量,使心舒末期在主動脈中的血量增多,進而導致舒張壓升高。

  • 收縮壓高、舒張壓高

高收縮壓表示血管阻塞,高舒張壓表示周邊血管阻力上升,力加上血管彈性逐漸下降。年輕人高血壓以舒張壓高為主,或是兩個都偏高;而壯年族群高血壓通常二者都偏高。

  • 收縮壓高、舒張壓低

收縮壓偏高,舒張壓偏低,脈壓差超過60mmHg以上的狀況,大多屬於較嚴重的血管硬化。心臟舒張血液回流時,血管的回彈壓力不足,以致於舒張壓偏低。

  • 收縮壓低、舒張壓低

一般成年人若多次測量血壓,收縮壓維持在90至100 mmHg以下,舒張壓在50至60 mmHg以下,應進一步進行身體檢查以找出原因並加以治療。

低血壓可分為本態性低血壓、繼發性低血壓和姿態性低血壓。

兩手血壓的差異

兩手血壓的差異可以提供有關血管病變的線索。

正常情況下,兩手血壓的差距通常在5至10mmHg之間。如果多次測量結果顯示兩手血壓差距超過20mmHg,這可能表示存在血管方面的問題,建議立即就醫以盡早找出原因並接受治療。

醫師會根據兩手血壓的高低差異來評估可能的血管病變。例如:如果較低血壓的手出現動脈硬化或血管阻塞的風險更高,就應該儘快進行檢查和治療,以確定相關情況並採取適當措施。

三、脈壓差提供的訊息

脈壓差與血管硬化的關係

脈壓差是指收縮壓減去舒張壓後所得到的數值。正常情況下,脈壓差介於30至40mmHg之間。脈壓差愈高,表示患者的血管硬化程度愈嚴重,預後也變差。這樣的情況增加了罹患高血壓、心血管疾病、中風甚至死亡的風險。尤其是當脈壓差超過60mmHg時,屬於心血管硬化的高危險族群。
研究也證實了脈壓差愈大的人相較於高血壓患者或正常脈壓差者,左心室所面對的壓力更大,進而對心臟血管系統造成更嚴重的損害。

脈壓差增大的兩個主要原因

  • 長期高血壓及動脈硬化導致的影響
    長期高血壓和動脈硬化是造成脈壓差增大的主要原因之一。這兩種情況會使動脈壁的彈性減低,使得收縮壓增高,而舒張壓較低,進而增加脈壓差。動脈壁彈性的減低是血管壁變硬和失去彈性的結果,這導致了血壓變化的不平衡。
  • 長期高血壓引起的心臟影響
    長期高血壓對心臟產生超負荷,可能導致心臟擴大或主動脈瓣關閉不全,這些因素也會導致脈壓差增大。心臟超負荷意味著心臟需要更大的力量來將血液泵送到全身,這可能導致心臟組織的損傷和功能障礙,進而影響血壓的調節。

此外,當伴隨甲狀腺功能亢進或嚴重貧血的情況時,也可能出現脈壓差增大的現象。這些因素都對脈壓差的增大產生影響,需要引起我們的關注和注意。

四、血壓的日夜變化及夜間高血壓的危險

血壓的日常變動及注意事項

血壓是根據生理狀態而不斷變動的。正常情況下,收縮壓的變動範圍在20至30mmHg之間,舒張壓在10至15mmHg之間是可接受的範圍。如果變動幅度過大,就容易導致中風的發生,特別是對於高齡長者來說,需要格外注意。因此針對老年患者,醫師通常會開立長效降血壓藥物,要求患者在固定的時間、以固定劑量服藥,以維持血壓的穩定。

血壓的日夜變化及夜間高血壓的危險

如果你在早晨、中午和晚上都量測血壓,可能會發現下午時的血壓最高,早晨次高,到了下班時逐漸下降,睡前最低,而睡眠期間血壓則最低,這是血壓正常的生理週期。
然而,有些人的情況卻不同,晚上的血壓不會下降,這種情況被稱為「non-dipper」。研究統計證實:這類人罹患中風和心臟病的風險較正常人更高。換句話說,夜間型高血壓比白天型高血壓更危險。如果你發現自己有這樣的情況,我們建議你儘快諮詢醫師,透過調整藥物劑量、種類等治療方式來控制夜間高血壓。

運動時的血壓變化及相關注意事項

運動和勞動時,血壓會上升;休息時,血壓則下降。然而,有些人在運動時血壓卻不會上升,這類患者更容易患上心臟病,包括心臟衰竭、心臟瓣膜疾病或嚴重的心血管疾病。因此,必須仔細監測。

五、生理因素影響血壓數值

年齡與血壓:

隨著年齡增長,動脈彈性減低,血壓也會上升。特別是在收縮壓方面,年長者的血壓逐漸升高。女性受荷爾蒙影響,在停經前罹患高血壓的機率較低,但在更年期後高血壓的盛行率就與男性相近。
舒張壓方面則恰好相反。許多60歲後的高血壓患者會出現舒張壓下降的情況,但這並不代表高血壓情況轉好,反而可能意味著脈壓差增大,血管硬化的警訊。

性別與血壓:

一般而言,男性的血壓比女性高出5-10mmHg。

溫度與血壓:

氣溫較高時,血管擴張,血壓較低;氣溫較低時,血管收縮,血壓較高。同樣地,體溫升高時,血管擴張,血壓降低;而在寒冷時因顫抖而引起的血管收縮則會使血壓上升。

新陳代謝與血壓:

當新陳代謝率增加時,血壓會上升;新陳代謝率下降時,血壓則下降。

姿勢與血壓:

姿勢對血壓的影響是由重力引起的。平躺時,收縮壓最高;坐姿次之;立姿時最低。舒張壓則恰好相反,立姿時最高,坐姿次之,臥姿最低。

左右手差與血壓:

一般情況下,右手的血壓比左手高約5-10mmHg,因為右鎖骨下動脈較左鎖骨下動脈更接近心臟主動脈出口。然而,超出這個範圍的差異屬於異常情況,需要特別注意。

上下肢差與血壓:

在立姿時測量上下肢的血壓,通常下肢的血壓會比上肢高10-15mmHg。但如果上下肢之間的差異超過20mmHg,或下肢的血壓低於上肢(稱為下行動脈阻塞),這都屬於不正常的現象。

這種上下肢差異可能暗示著某些血管問題或循環系統的異常。當下肢的血壓顯著高於上肢時,可能表示下肢血管存在一定程度的狹窄或阻塞,這可能是血流受阻的跡象。另一方面,如果下肢的血壓低於上肢,這可能表明下肢的血液供應不足,可能與下行動脈阻塞相關。

當發現上下肢血壓差異超過正常範圍時,建議尋求醫療專業人員的意見。醫生可能會進一步評估血管狀況,進行相關的檢查和試驗,以確定任何潛在的血管問題並制定適當的治療計劃。

3,735 Views
5 2 votes
Article Rating
Subscribe
Notify of
guest
0 Comments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
0
Would love your thoughts, please comment.x
()
x